聊一聊你眼中的新小說派作家和作品。 以下摘自維基百科: 新小說(法語:Nouveau roman),也被稱之為“反傳統小說”,是20世紀50至60年代盛行于法國文學界的一種小說創作思潮。 在哲學上則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柏格森生命力學說和直覺主義以及胡塞爾的現象學的影響。雖然“新小說派”的作家們并不承認自己是一個創作團體而只是有一種創作傾向,但評論界還是根據其間存在著一些共同的理念和特征,將某些作家歸為“新小說派”。公認的“新小說派”的主要代表是法國作家阿蘭·羅伯-格里耶、娜塔麗·薩洛特、米歇爾·布托爾和瑪格麗特·杜拉斯等。 “新小說派”的基本觀點認為,20世紀以來小說藝術已處于嚴重的停滯狀態,其根源在于傳統小說觀念的束縛,墨守過時的創作方法。因此,他們主張摒棄以巴爾扎克為代表的現實主義小說的寫作方法,從情節、人物、主題、時間順序等方面進行改革。新小說派同時認為傳統現實小說中慣用的語言也必須徹底改革,因為這些語言由于長期重復使用已變為“陳套”或“僵化”,失去了表達現代人復雜多變的生活的能力。 “新小說”的創作在70年代后漸趨消退,作為文學流派逐漸走向了消亡。然而,1985年“新小說”派代表克洛德·西蒙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標志著“新小說”已經得到了西方學界的認可,從而使它成為法國乃至世界現代文學史中的一項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