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羅密歐與茱麗葉》完全劇透(上半場)

這篇劇評可能有關鍵情節透露
也許是因為白天睡多了晚上睡不著,天將破曉,人仍然清醒不想睡去,所以來寫點東西。
這個長假說真的沒干什么事情,基本就是在家睡覺和收拾東西,而且還未見成果。唯一感到高興的是沒有錯過《羅密歐與茱麗葉》這出音樂劇。早就看到了,但是一直沒有買,理由也很奇怪:因為封面上的演員太年輕了,不符合我的期待。而且一開始我以為這是一出美國的音樂劇,而未曾料到是法國的。
這不涉及偏見,法國的音樂劇絕對要好于美國的。盡管美國有韋伯在撐腰,和百老匯那么長的演出傳統。但是法國有他自己的戲劇優勢,從舞臺到編劇到演唱到舞蹈到整體氛圍,我覺得都比美國的音樂局具備更大的氣魄,以及更具有戲劇感。看JCS 2K的時候我佩服韋伯的構思,看歌劇魅影的時候我覺得歌曲真的很好聽,但是在看巴黎圣母院的時候我才會覺得心碎,在聽到《世界之王》的時候我才會感到熱血沸騰腳跟發癢。
來做個流水賬式的記錄。
上半場
1、Ouverture/序曲
很優美的開頭,在紅色的波動中字幕錯落有致地漸入漸出。介紹序幕的是一個很沉著有磁性的聲音,正投我所好。不管齊威的翻譯正確與否,至少韻律很美。就好象莎士比亞會用十四行詩去揭示一個故事的開頭。
2、Verona/維洛那
我記得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是發生在錫耶那,這一上來就改了個地方,但是并未引起任何不快。這是一首為開場氣氛定調的歌,也是在看視頻前聽到CD時,一上來就抓住我的曲子。演唱者是維洛那的統治者,王子。聲音很有威嚴,而且極度理智。他說歡迎我想你見多識廣,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也好,我歡迎你來到維洛那。這里和其他的城市一樣,不好也不壞。我們的花園繁花似錦,我們的女子貌美如花,但是這里沒有愛情,只有兩大陣營互相仇恨。
開場的打光,是兩束強光打在代表蒙太古和卡布萊特兩大家族的年輕舞者身上,前者靛藍,后者赤紅。但是在這一場里最吸引我注意的是兩個沒有開口唱歌的人物,一個是站在高臺上陰冷地看著全場的白衣舞者,看她的所在馬上就理解到這是死神。死神的衣服是半透明的白紗,從胳膊上長長地垂下來。鏡頭一放慢,就顯得身影飄渺恍如幽靈。另一個是卡布萊特家族的啞女,她是唯一不開口只用舞蹈表達情緒的一個,神色一直顯得很悲哀。在生氣勃勃而舞蹈強勁的眾人中,顯得尤為珍貴。
這段歌唱完之后,王子轉身離去的時候,有一場一舞蹈表現的亂斗。死神幸災樂禍地看著人群,直至王子發怒道禁止亂斗才悻悻收手。
這首歌曲在畫面安排上做得更好的是MTV,等于是用時裝版的方式把整個劇情凝縮在5分鐘不到的時間里。而貫穿整體的命運感用王子與白發蒼蒼的死神的對弈來表現。幾乎整場都可以看到兩大家族相互怒視的凝固場面,只有羅密歐與茱麗葉這一對在人群的中心眉來眼去的互吐衷情,畫面感是非常漂亮的。
3、La haine/恨
這一首是兩位夫人大放光彩的時候。蒙太古夫人和卡布萊特夫人站在高臺上,唱著我們這里只有仇恨,我恨這樣。你們把互相仇恨當作了唯一的樂趣,連歡娛都忘記了,為何不聽聽女人們的意見。而臺下是兩家的年輕人的惡斗,動作幅度非常大,幾乎有可以看到把人的腦袋往地上敲的動作。
兩位夫人的衣服都做出了寬大的袍袖,一抬手存在感是很強的。卡布萊特夫人的外型相當時尚,聲音比較強勢。而蒙太古夫人的聲音偏沙啞,從歌詞表現上來說她更加憎惡爭斗,因此顯得比較弱勢。
最后到兩為夫人合唱的那時候,舞臺上打出了棋盤格一般的燈光,舞者各就其位,形態各異頗有種萬花筒般的世界的感覺。
4、Un Jour/有一天
最可愛的人物:班伏里奧出場!
這家伙實在是太可愛了,一開始被蒙太古夫人問羅密歐在哪里,轉個身就碎碎念:班伏里奧做這個班伏里奧做那個,我怎么知道羅密歐在哪里,我又不是他媽……orz,笑倒。
閑話少提,這首歌是描述兩位主角對愛情的期待。整個場景在一層紗后。羅密歐在城內徘徊,茱麗葉在高臺上自己的閨房內抱著枕頭幻想,很抒情的曲子。
演出音樂劇的兩個演員都非常小啊。羅密歐在演出的時候才19歲(可能還不到),聲音很干凈,以至于我看到后來花絮里提到他是在替補巴黎圣母院里的腓比斯一角的時候,我都懷疑他這種干凈的聲音怎么去唱那種強勢的角色。而茱麗葉更小,演出的時候應該不到17歲!聲音只可以用純凈來形容……素質非常好。巴黎圣母院里的百合就已經讓我冷汗過一次,那么小的演員把那種嫉妒憤恨的感覺表達得繪形繪色,看到這位就只有嘆服了。聲音皮膚和表情都明凈亮麗,好想啃一啃……
5、La Demande en Marige/求婚
然后是帕里斯伯爵登場……穿得金光閃閃地帶著花來求婚。這位伯爵的聲音有那種花花公子的素質,長相卻讓我覺得一直暈暈忽忽地沒睡醒。不過他做事倒是滿清醒的,上來就是對卡布萊特夫人大獻殷勤,還信誓旦旦地說我有王子國王撐腰,你們有債我來還,什么都不用擔心。這個……貌似卡布萊特家并不缺錢吧……
這場里幾個人的表演都很有看頭,卡布萊特夫人對帕里斯非常歡迎,立刻就要人把花拿去給女兒;卡布萊特伯爵的戀女本性立刻表現,滿口都是我女兒還太小太溫柔,別急別急,現在我不能答應你。笑。最有看頭的是提爾伯特,這場按理說應該說沒他的份,但是帕里斯一來就慌了神,到處抓人問這是誰,非常不滿的樣子。而關鍵人物茱麗葉還在抱枕頭幻想,她的表姐們把她拖去偷看求婚者的時候立刻變了臉色退開了。
帕里斯自報年齡30,而原劇本里茱麗葉只有14歲。所以看到這里的時候我不由得想:這邊的求婚都被認為正常到不能再正常,而理智與情感里那位還要計算35歲和19歲的差異……果然是國情不同啊~~~
6、Tu Dois te Marier/你該結婚
最喜歡的場景之一。而且是我和朋友都最喜歡的場景之一。
主題是勸茱麗葉開始考慮結婚了,結果卡布萊特夫人上來就說“你爸已經不愛我了”orz,她的說辭是反正男人都這樣,你也就別幻想了吧。我們的茱麗葉小姐自然被教導得不耐煩,偷偷地看陽臺下的提爾伯特在做什么。緊跟著上來的奶媽說辭又換了個調,說是男人多脆弱多好。看卡布萊特夫人和奶媽意見針鋒相對還一起勸茱麗葉結婚真是有趣。茱麗葉夾在兩個人中間,一副乖乖女聽從教誨的樣子,趁著奶媽不注意卻偷偷撩開她的袖子跟表姐們打手勢,可愛到不行。
啞女在這場里看出是站在茱麗葉這邊的了,非常不失時機地把舞會禮服送上來,立刻就把卡布萊特夫人的注意力給吸引走了。這邊茱麗葉說自己要愛情也要婚姻,把奶媽氣得罵她說你這任性的小孩啊~~~
這場就是弦樂鼓點配合出來的女士們的主場,活潑又幽默,讓人想不發笑都難。
7、Les Rois du Monde/世界之王
主題曲!
錯……不是主題曲(汗一個)。但是這首曲子非常振奮人心,所以我們喜愛它遠遠超過主題曲。
我接觸羅密歐與茱麗葉這出音樂劇的第一個視頻就是世界之王的MTV,然后才想起來要看這部片子的。這首歌受歡迎的程度也可以從觀眾反應窺得一斑,前奏出現的時候那個叫滿場掌聲啊,觀眾都集體合著拍子鼓掌。
這個曲子開場是說蒙太古家的人到處在找羅密歐、墨古修、班伏里奧這三個年輕人,卻怎么也找不到他們。正在四處尋問的時候,三個年輕人踩著鼓點意氣風發地出場了。
三個歌者也好,這首歌本身也好,給人的印象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年輕無敵”。當真就是年輕無敵了,三個小鬼完全無視權力者,自信滿滿地說:我們才是世界之王。你那位于高處的人有什么好,我們才是活著。看他們打斗玩耍,自如地游走在女人之中,十足青春逼人,讓人連嫉妒的心都有了 -___-b
8、J'ai Peur/我怕
羅密歐的內心獨白。說是這個年輕人害怕死去更害怕活著。這大概是所有作品加深主人公深度的方法。
看完這一場之后,這個羅密歐給我一種玻璃塔內天真脆弱的小孩的印象。甚至整場死神纏繞著他的舞蹈,都讓我懷疑是不是因為他自己對于死亡和生命抱有懷疑才招致死神如影相隨。
9、Le Bal 1/舞會1
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場景之二。基本上沒有歌詞,可謂是群像表演。在這場里編舞者的功力就看出來了,細節方面實在讓人嘆服。
首先是墨古修和班伏里奧上來拍羅密歐說你別那么憂傷了,跟我們去參加舞會吧。班伏里奧跳著碎步示意的樣子太可愛了……隨后他們喊人給羅密歐也拿來了舞會的衣服,然后是個人的定妝。這一場里蒙太古的人穿的都是紫色或者七彩的衣服,但是保留了藍色的褲子或裙里,是服裝設計上的用心之處。
定妝的鏡頭里,給羅密歐披上衣服的是死神。而其后當所有人都繞過前臺的道具進入舞會的時候,只有死神是大大方方走到舞臺中央拂開道具顯現出整個舞臺,光明正大走進去的。
舞會場景很大,要我來說女性的主場太強了,汗一個。
茱麗葉是被卡布萊特夫人和提爾伯特牽上場的,馬上就被她母親牽給了帕里斯。茱麗葉開始很困惑的樣子,但是后來還是跳得很高興。而后交換舞伴的時候,我就懷疑提爾伯特是故意的了……他換過去就是和茱麗葉跳,而且跳的時間還很長。帕里斯這時候也沒閑著,被卡布萊特家女人誘去跳舞,后來才發現這人大概是提爾伯特的情人。
再后來卡布萊特夫人又把茱麗葉牽去給帕里斯一次,這時茱麗葉明顯就是不快了。但是馬上有雜技表演沖開了兩人,茱麗葉跑去和她的表姐說話。她跟啞女打手勢說到半截被提爾伯特拖去跳舞,又被卡布萊特夫人抓出去教訓……感覺這是場讓她目不暇接的舞會。只有她沒有帶面具,一身白衣如月光,天真地高興,努力地找自己認識的人。
卡布萊特夫人顯然是玩得最High的一個,完全是女王待遇……
墨古修起先站在一邊發了一會兒呆,被死神吹了一脖子風打了個冷戰才回過神來,考慮到后面他是最先死的一個,這里應該是說他對于死亡的預感吧。
然后那場舞蹈讓我非常汗……女士們把男士們當馬騎……茱麗葉在騎馬的時候死神一直在旁邊照拂,而提爾伯特也沒跟人去跳舞,一直在跟茱麗葉說話以及玩她的頭發。
羅密歐一直不合群,在場中跌跌撞撞,以至于還惹怒了他的舞伴,一個蒙太古家的女孩。在茱麗葉某次被拖去跳舞的時候,他和茱麗葉有一個照面,然后馬上舞場邊去問這女孩是誰。在那場騎馬的舞蹈時就一直坐在一邊的臺階上看著她。
老實說這場舞會我至少看了四遍才看出這些細節……然后不得不嘆服編舞的精巧。他們營造了一個狂歡式的舞會,然后還顧及了每個人的立場和身份,太強悍了。
10、L'Amour Heureux/歡娛之愛
這首是講述羅米歐和茱麗葉的一見鐘情。羅密歐摘了面具,全場燈光轉暗,兩束強光追在兩個主人公身上。
聽熱鬧的舞會聽到半路突然剎住來這樣一首抒情曲,感覺好象是熱血澎湃時突然看到一眼清泉,那種落差非常奇妙……從茱麗葉不自覺地退走到兩個人在人群見漸漸接近到走在一起……
前場的舞蹈歌者們是一起跳的,舞蹈非常激烈,我還在想這讓人怎么唱啊……結果果然是沒跳的羅密歐先開了口。
另外,這首歌的背景里卡布萊特夫人對她丈夫不依不舍的舞蹈也很有看頭。
11、Le Bal 2/舞會2
舞會的繼續。卡布萊特夫人看到女兒和不認識的男人吻在一起,馬上推開了他們兩個,然后認出了羅密歐。可憐的班伏里奧跑上去勸架,被羅密歐一把掀了面具。他這頭還在對卡布萊特夫人賠著笑臉,轉頭馬上就不爽地罵開了……要我說他還真是很慘……
到這里的時候所有人都把面具取掉了。卡布萊特夫人還不忘記把女兒帶去給帕里斯伯爵認識一下。而提爾伯特顯然有開打的架勢。
隨即就是甩著流星墜的年輕人上場,一副要開打的架勢。舞蹈還在繼續,看得我一身冷汗,覺得危險無比。
茱麗葉滿場找人問那男孩的身份,她母親不回答她,找到奶媽才知道那是她家世仇的兒子。然后舞會音樂以茱麗葉的一聲“不”的尖叫嘎然而止,全場凝固,燈光暗淡,只有兩束追光打在伸出手去想抓住什么的茱麗葉和被死神照拂的羅密歐身上。
12、C'est Pas ma Faute/非我之錯
我對于這里為什么會加入提爾伯特的獨唱覺得奇怪,雖然這是了解他這個人物的切入點。要說起來的話,可能是為了布置場景以及讓其他演員得到休息才安排了這么一場吧。不過對于提爾伯特來說就太苛刻了。
提爾伯特暴力自私,所有男人都不放心讓女人接近她。他說自己孤單,又對別人施以暴力,也知道是家庭之錯。
提爾伯特的這個歌者,我覺得他說話鼻音太重,但是唱起歌來卻很清晰,而且嗓音也屬于比較干凈高亢的那種。有一兩個的舞者始終在他身邊,撫慰他又被他傷害。
13、Le Poete /詩人
基本上是重看的時候會被我跳過的一段……
說是卡布萊特家有個不被理解的詩人,在發牢騷的時候茱麗葉向他詢問愛情的感覺。算是個過場。
茱麗葉居然能說出天主啊原諒我,我背叛了父親,但即使他動怒也不怕的時候,我在想這丫頭真強悍啊。
14、Le Balcon/陽臺
著名的陽臺一場,笑,連實物都還在呢。
起頭是羅密歐花園里晃悠,突然聽到茱麗葉的聲音,就躲到人家陽臺底下去偷聽了。Orz這不厚道的。
這場的茱麗葉可愛到爆,傾吐完衷情之后支著下巴眼神夢幻地趴在陽臺上yy,聽到羅密歐的聲音后突然清醒過來扒著陽臺四處張望的樣子實在是太可愛了!而相比之下羅密歐唱了兩句之后才壞笑地從陽臺底下走出來,這簡直就是更高一層的不厚道啊……
不過茱麗葉也是,前一分鐘還想人家想到死,轉頭人家爬上來求婚了,馬上就問:“你以前還對多少人這樣說過?”
——這個這個,也是看到要拍桌的情節。
15、Par Amour/以愛之名
這場是我第一次看的時候幾乎略了過去,但是越看越在意的一場。
一開始是提爾伯特上來大發脾氣,別人問他怎么了,只有跟在他身邊的女人說:你別想得到茱麗葉的心,放棄吧。結果被他抓住蒙太古家的女人毆打泄憤。
前臺鬧成這樣,慢慢展現出來的后臺是羅密歐好象小狗一樣纏著勞倫修士說我愛她我愛她。修士估計也是見多吧,一邊忙活一邊隨口應著說好吧好吧你這次又愛誰愛成這樣。
但是當羅密歐說出愛的是卡布萊特家女兒的時候,氣氛就變了。勞倫修士放下手里的事專心對著羅密歐,“以愛之名”的主題靜靜揚起。修士不贊成他們的愛情,羅密歐和背景高臺上茱麗葉的合唱則一直在勸說他。說到后來羅密歐惱火地說你愛的是天主怎么能理解我們,他跪下來求修士說你要付出什么代價都行,求你給我們主持婚禮。你可以看到我們順從地跪在你面前,你看我們如落單在狼群中的羊。
這一段從單純的鋼琴音色,漸漸切換到鼓點、號和弦樂的復雜和音。到勞倫修士也無話可說,跪到圣像前劃十字的時候,我突然起了一陣戰栗,幾乎可以看到這個人物的掙扎和悲劇的展開。一方面是羅密歐和茱麗葉純凈到美好,一方面是勞倫修士幾乎沉重的猶豫。我以前一直很看輕莎士比亞的這出戲劇,從這里一場開始不能不改變我十數年來的觀點。
16、Les Beaux,Les Laids/美與丑
這場是說茱麗葉等不及了要奶媽去打探消息。奶媽派了啞女去找羅密歐,卻遭到蒙太古家人的戲弄。奶媽上去斥責他們,結果被墨古修和班伏里奧好一頓嘲弄。
奶媽是以那種胖胖的大媽形象出場的,看墨古修和班伏里奧背后嘲笑算計她那一場覺得非常真實……因為知道年輕人看待年長者的眼光有時候是非常殘酷的。歌曲的主題是無論美丑所具備的心是一樣的,看這一場的時候覺得奶媽真是很有勇氣,由此可見她是非常愛自己養大的女孩的。
啞女被欺負得好慘,嘆氣。
羅密歐和奶媽悄悄話的時候墨古修和班伏里奧湊上去偷聽……也是巨有現實感的場景orz
17、Et Voila Qu'Elle Aime/她正沉醉愛河
奶媽讓啞女回去報信,自己的一段獨白。
這里顯示出奶媽的好唱工,果然嗓子和體積是有關系的么 = =b
慈祥的母親大概就是這樣的吧,年輕的女孩說自己戀愛了,猛然發現她已經不是小孩子了。她唱道夫人說茱麗葉是“我的女兒”時,她想說這是“我們的女兒啊”。她責問女人為何只想著討自己丈夫歡心而忘記自己的孩子已經成年,茱麗葉并不在意她,但只有她為她擔心,愿意一生陪在她身邊。
奶媽在原劇中的角色感非常淡薄。如果沒有這一場,她幾乎要淪為一個笑角。但是這是讓人看著心酸又欣慰的一場。應該說,這是導演強迫觀眾去思考的一個方面,但也是非常好的一個方面。
18、Aimer/愛
婚禮。
這首歌才是主題曲,一直貫穿到劇終的曲子。可惜的是我從來對抒情的東西感冒不多,所以雖然承認這是一首好歌,但并不能說是太喜歡。
布景是在教堂,羅密歐白衣翩翩,一露面的時候簡直讓人心動。這個演員在我眼里完全不帥,但是他那種天然呆又調皮的神情給我一種相當性感的印象,以至于我完全認同了這個角色。
茱麗葉出場的時候是一件淺紅的外套,走上婚壇的時候脫去外套,是一件淡金色的紗裙。這兩個孩子在一場里完全脫離了家族紛爭。要說是足夠莊嚴也足夠柔情的一場……如果沒有死神相伴的話。
這個長假說真的沒干什么事情,基本就是在家睡覺和收拾東西,而且還未見成果。唯一感到高興的是沒有錯過《羅密歐與茱麗葉》這出音樂劇。早就看到了,但是一直沒有買,理由也很奇怪:因為封面上的演員太年輕了,不符合我的期待。而且一開始我以為這是一出美國的音樂劇,而未曾料到是法國的。
這不涉及偏見,法國的音樂劇絕對要好于美國的。盡管美國有韋伯在撐腰,和百老匯那么長的演出傳統。但是法國有他自己的戲劇優勢,從舞臺到編劇到演唱到舞蹈到整體氛圍,我覺得都比美國的音樂局具備更大的氣魄,以及更具有戲劇感。看JCS 2K的時候我佩服韋伯的構思,看歌劇魅影的時候我覺得歌曲真的很好聽,但是在看巴黎圣母院的時候我才會覺得心碎,在聽到《世界之王》的時候我才會感到熱血沸騰腳跟發癢。
來做個流水賬式的記錄。
上半場
1、Ouverture/序曲
很優美的開頭,在紅色的波動中字幕錯落有致地漸入漸出。介紹序幕的是一個很沉著有磁性的聲音,正投我所好。不管齊威的翻譯正確與否,至少韻律很美。就好象莎士比亞會用十四行詩去揭示一個故事的開頭。
2、Verona/維洛那
我記得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是發生在錫耶那,這一上來就改了個地方,但是并未引起任何不快。這是一首為開場氣氛定調的歌,也是在看視頻前聽到CD時,一上來就抓住我的曲子。演唱者是維洛那的統治者,王子。聲音很有威嚴,而且極度理智。他說歡迎我想你見多識廣,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也好,我歡迎你來到維洛那。這里和其他的城市一樣,不好也不壞。我們的花園繁花似錦,我們的女子貌美如花,但是這里沒有愛情,只有兩大陣營互相仇恨。
開場的打光,是兩束強光打在代表蒙太古和卡布萊特兩大家族的年輕舞者身上,前者靛藍,后者赤紅。但是在這一場里最吸引我注意的是兩個沒有開口唱歌的人物,一個是站在高臺上陰冷地看著全場的白衣舞者,看她的所在馬上就理解到這是死神。死神的衣服是半透明的白紗,從胳膊上長長地垂下來。鏡頭一放慢,就顯得身影飄渺恍如幽靈。另一個是卡布萊特家族的啞女,她是唯一不開口只用舞蹈表達情緒的一個,神色一直顯得很悲哀。在生氣勃勃而舞蹈強勁的眾人中,顯得尤為珍貴。
這段歌唱完之后,王子轉身離去的時候,有一場一舞蹈表現的亂斗。死神幸災樂禍地看著人群,直至王子發怒道禁止亂斗才悻悻收手。
這首歌曲在畫面安排上做得更好的是MTV,等于是用時裝版的方式把整個劇情凝縮在5分鐘不到的時間里。而貫穿整體的命運感用王子與白發蒼蒼的死神的對弈來表現。幾乎整場都可以看到兩大家族相互怒視的凝固場面,只有羅密歐與茱麗葉這一對在人群的中心眉來眼去的互吐衷情,畫面感是非常漂亮的。
3、La haine/恨
這一首是兩位夫人大放光彩的時候。蒙太古夫人和卡布萊特夫人站在高臺上,唱著我們這里只有仇恨,我恨這樣。你們把互相仇恨當作了唯一的樂趣,連歡娛都忘記了,為何不聽聽女人們的意見。而臺下是兩家的年輕人的惡斗,動作幅度非常大,幾乎有可以看到把人的腦袋往地上敲的動作。
兩位夫人的衣服都做出了寬大的袍袖,一抬手存在感是很強的。卡布萊特夫人的外型相當時尚,聲音比較強勢。而蒙太古夫人的聲音偏沙啞,從歌詞表現上來說她更加憎惡爭斗,因此顯得比較弱勢。
最后到兩為夫人合唱的那時候,舞臺上打出了棋盤格一般的燈光,舞者各就其位,形態各異頗有種萬花筒般的世界的感覺。
4、Un Jour/有一天
最可愛的人物:班伏里奧出場!
這家伙實在是太可愛了,一開始被蒙太古夫人問羅密歐在哪里,轉個身就碎碎念:班伏里奧做這個班伏里奧做那個,我怎么知道羅密歐在哪里,我又不是他媽……orz,笑倒。
閑話少提,這首歌是描述兩位主角對愛情的期待。整個場景在一層紗后。羅密歐在城內徘徊,茱麗葉在高臺上自己的閨房內抱著枕頭幻想,很抒情的曲子。
演出音樂劇的兩個演員都非常小啊。羅密歐在演出的時候才19歲(可能還不到),聲音很干凈,以至于我看到后來花絮里提到他是在替補巴黎圣母院里的腓比斯一角的時候,我都懷疑他這種干凈的聲音怎么去唱那種強勢的角色。而茱麗葉更小,演出的時候應該不到17歲!聲音只可以用純凈來形容……素質非常好。巴黎圣母院里的百合就已經讓我冷汗過一次,那么小的演員把那種嫉妒憤恨的感覺表達得繪形繪色,看到這位就只有嘆服了。聲音皮膚和表情都明凈亮麗,好想啃一啃……
5、La Demande en Marige/求婚
然后是帕里斯伯爵登場……穿得金光閃閃地帶著花來求婚。這位伯爵的聲音有那種花花公子的素質,長相卻讓我覺得一直暈暈忽忽地沒睡醒。不過他做事倒是滿清醒的,上來就是對卡布萊特夫人大獻殷勤,還信誓旦旦地說我有王子國王撐腰,你們有債我來還,什么都不用擔心。這個……貌似卡布萊特家并不缺錢吧……
這場里幾個人的表演都很有看頭,卡布萊特夫人對帕里斯非常歡迎,立刻就要人把花拿去給女兒;卡布萊特伯爵的戀女本性立刻表現,滿口都是我女兒還太小太溫柔,別急別急,現在我不能答應你。笑。最有看頭的是提爾伯特,這場按理說應該說沒他的份,但是帕里斯一來就慌了神,到處抓人問這是誰,非常不滿的樣子。而關鍵人物茱麗葉還在抱枕頭幻想,她的表姐們把她拖去偷看求婚者的時候立刻變了臉色退開了。
帕里斯自報年齡30,而原劇本里茱麗葉只有14歲。所以看到這里的時候我不由得想:這邊的求婚都被認為正常到不能再正常,而理智與情感里那位還要計算35歲和19歲的差異……果然是國情不同啊~~~
6、Tu Dois te Marier/你該結婚
最喜歡的場景之一。而且是我和朋友都最喜歡的場景之一。
主題是勸茱麗葉開始考慮結婚了,結果卡布萊特夫人上來就說“你爸已經不愛我了”orz,她的說辭是反正男人都這樣,你也就別幻想了吧。我們的茱麗葉小姐自然被教導得不耐煩,偷偷地看陽臺下的提爾伯特在做什么。緊跟著上來的奶媽說辭又換了個調,說是男人多脆弱多好。看卡布萊特夫人和奶媽意見針鋒相對還一起勸茱麗葉結婚真是有趣。茱麗葉夾在兩個人中間,一副乖乖女聽從教誨的樣子,趁著奶媽不注意卻偷偷撩開她的袖子跟表姐們打手勢,可愛到不行。
啞女在這場里看出是站在茱麗葉這邊的了,非常不失時機地把舞會禮服送上來,立刻就把卡布萊特夫人的注意力給吸引走了。這邊茱麗葉說自己要愛情也要婚姻,把奶媽氣得罵她說你這任性的小孩啊~~~
這場就是弦樂鼓點配合出來的女士們的主場,活潑又幽默,讓人想不發笑都難。
7、Les Rois du Monde/世界之王
主題曲!
錯……不是主題曲(汗一個)。但是這首曲子非常振奮人心,所以我們喜愛它遠遠超過主題曲。
我接觸羅密歐與茱麗葉這出音樂劇的第一個視頻就是世界之王的MTV,然后才想起來要看這部片子的。這首歌受歡迎的程度也可以從觀眾反應窺得一斑,前奏出現的時候那個叫滿場掌聲啊,觀眾都集體合著拍子鼓掌。
這個曲子開場是說蒙太古家的人到處在找羅密歐、墨古修、班伏里奧這三個年輕人,卻怎么也找不到他們。正在四處尋問的時候,三個年輕人踩著鼓點意氣風發地出場了。
三個歌者也好,這首歌本身也好,給人的印象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年輕無敵”。當真就是年輕無敵了,三個小鬼完全無視權力者,自信滿滿地說:我們才是世界之王。你那位于高處的人有什么好,我們才是活著。看他們打斗玩耍,自如地游走在女人之中,十足青春逼人,讓人連嫉妒的心都有了 -___-b
8、J'ai Peur/我怕
羅密歐的內心獨白。說是這個年輕人害怕死去更害怕活著。這大概是所有作品加深主人公深度的方法。
看完這一場之后,這個羅密歐給我一種玻璃塔內天真脆弱的小孩的印象。甚至整場死神纏繞著他的舞蹈,都讓我懷疑是不是因為他自己對于死亡和生命抱有懷疑才招致死神如影相隨。
9、Le Bal 1/舞會1
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場景之二。基本上沒有歌詞,可謂是群像表演。在這場里編舞者的功力就看出來了,細節方面實在讓人嘆服。
首先是墨古修和班伏里奧上來拍羅密歐說你別那么憂傷了,跟我們去參加舞會吧。班伏里奧跳著碎步示意的樣子太可愛了……隨后他們喊人給羅密歐也拿來了舞會的衣服,然后是個人的定妝。這一場里蒙太古的人穿的都是紫色或者七彩的衣服,但是保留了藍色的褲子或裙里,是服裝設計上的用心之處。
定妝的鏡頭里,給羅密歐披上衣服的是死神。而其后當所有人都繞過前臺的道具進入舞會的時候,只有死神是大大方方走到舞臺中央拂開道具顯現出整個舞臺,光明正大走進去的。
舞會場景很大,要我來說女性的主場太強了,汗一個。
茱麗葉是被卡布萊特夫人和提爾伯特牽上場的,馬上就被她母親牽給了帕里斯。茱麗葉開始很困惑的樣子,但是后來還是跳得很高興。而后交換舞伴的時候,我就懷疑提爾伯特是故意的了……他換過去就是和茱麗葉跳,而且跳的時間還很長。帕里斯這時候也沒閑著,被卡布萊特家女人誘去跳舞,后來才發現這人大概是提爾伯特的情人。
再后來卡布萊特夫人又把茱麗葉牽去給帕里斯一次,這時茱麗葉明顯就是不快了。但是馬上有雜技表演沖開了兩人,茱麗葉跑去和她的表姐說話。她跟啞女打手勢說到半截被提爾伯特拖去跳舞,又被卡布萊特夫人抓出去教訓……感覺這是場讓她目不暇接的舞會。只有她沒有帶面具,一身白衣如月光,天真地高興,努力地找自己認識的人。
卡布萊特夫人顯然是玩得最High的一個,完全是女王待遇……
墨古修起先站在一邊發了一會兒呆,被死神吹了一脖子風打了個冷戰才回過神來,考慮到后面他是最先死的一個,這里應該是說他對于死亡的預感吧。
然后那場舞蹈讓我非常汗……女士們把男士們當馬騎……茱麗葉在騎馬的時候死神一直在旁邊照拂,而提爾伯特也沒跟人去跳舞,一直在跟茱麗葉說話以及玩她的頭發。
羅密歐一直不合群,在場中跌跌撞撞,以至于還惹怒了他的舞伴,一個蒙太古家的女孩。在茱麗葉某次被拖去跳舞的時候,他和茱麗葉有一個照面,然后馬上舞場邊去問這女孩是誰。在那場騎馬的舞蹈時就一直坐在一邊的臺階上看著她。
老實說這場舞會我至少看了四遍才看出這些細節……然后不得不嘆服編舞的精巧。他們營造了一個狂歡式的舞會,然后還顧及了每個人的立場和身份,太強悍了。
10、L'Amour Heureux/歡娛之愛
這首是講述羅米歐和茱麗葉的一見鐘情。羅密歐摘了面具,全場燈光轉暗,兩束強光追在兩個主人公身上。
聽熱鬧的舞會聽到半路突然剎住來這樣一首抒情曲,感覺好象是熱血澎湃時突然看到一眼清泉,那種落差非常奇妙……從茱麗葉不自覺地退走到兩個人在人群見漸漸接近到走在一起……
前場的舞蹈歌者們是一起跳的,舞蹈非常激烈,我還在想這讓人怎么唱啊……結果果然是沒跳的羅密歐先開了口。
另外,這首歌的背景里卡布萊特夫人對她丈夫不依不舍的舞蹈也很有看頭。
11、Le Bal 2/舞會2
舞會的繼續。卡布萊特夫人看到女兒和不認識的男人吻在一起,馬上推開了他們兩個,然后認出了羅密歐。可憐的班伏里奧跑上去勸架,被羅密歐一把掀了面具。他這頭還在對卡布萊特夫人賠著笑臉,轉頭馬上就不爽地罵開了……要我說他還真是很慘……
到這里的時候所有人都把面具取掉了。卡布萊特夫人還不忘記把女兒帶去給帕里斯伯爵認識一下。而提爾伯特顯然有開打的架勢。
隨即就是甩著流星墜的年輕人上場,一副要開打的架勢。舞蹈還在繼續,看得我一身冷汗,覺得危險無比。
茱麗葉滿場找人問那男孩的身份,她母親不回答她,找到奶媽才知道那是她家世仇的兒子。然后舞會音樂以茱麗葉的一聲“不”的尖叫嘎然而止,全場凝固,燈光暗淡,只有兩束追光打在伸出手去想抓住什么的茱麗葉和被死神照拂的羅密歐身上。
12、C'est Pas ma Faute/非我之錯
我對于這里為什么會加入提爾伯特的獨唱覺得奇怪,雖然這是了解他這個人物的切入點。要說起來的話,可能是為了布置場景以及讓其他演員得到休息才安排了這么一場吧。不過對于提爾伯特來說就太苛刻了。
提爾伯特暴力自私,所有男人都不放心讓女人接近她。他說自己孤單,又對別人施以暴力,也知道是家庭之錯。
提爾伯特的這個歌者,我覺得他說話鼻音太重,但是唱起歌來卻很清晰,而且嗓音也屬于比較干凈高亢的那種。有一兩個的舞者始終在他身邊,撫慰他又被他傷害。
13、Le Poete /詩人
基本上是重看的時候會被我跳過的一段……
說是卡布萊特家有個不被理解的詩人,在發牢騷的時候茱麗葉向他詢問愛情的感覺。算是個過場。
茱麗葉居然能說出天主啊原諒我,我背叛了父親,但即使他動怒也不怕的時候,我在想這丫頭真強悍啊。
14、Le Balcon/陽臺
著名的陽臺一場,笑,連實物都還在呢。
起頭是羅密歐花園里晃悠,突然聽到茱麗葉的聲音,就躲到人家陽臺底下去偷聽了。Orz這不厚道的。
這場的茱麗葉可愛到爆,傾吐完衷情之后支著下巴眼神夢幻地趴在陽臺上yy,聽到羅密歐的聲音后突然清醒過來扒著陽臺四處張望的樣子實在是太可愛了!而相比之下羅密歐唱了兩句之后才壞笑地從陽臺底下走出來,這簡直就是更高一層的不厚道啊……
不過茱麗葉也是,前一分鐘還想人家想到死,轉頭人家爬上來求婚了,馬上就問:“你以前還對多少人這樣說過?”
——這個這個,也是看到要拍桌的情節。
15、Par Amour/以愛之名
這場是我第一次看的時候幾乎略了過去,但是越看越在意的一場。
一開始是提爾伯特上來大發脾氣,別人問他怎么了,只有跟在他身邊的女人說:你別想得到茱麗葉的心,放棄吧。結果被他抓住蒙太古家的女人毆打泄憤。
前臺鬧成這樣,慢慢展現出來的后臺是羅密歐好象小狗一樣纏著勞倫修士說我愛她我愛她。修士估計也是見多吧,一邊忙活一邊隨口應著說好吧好吧你這次又愛誰愛成這樣。
但是當羅密歐說出愛的是卡布萊特家女兒的時候,氣氛就變了。勞倫修士放下手里的事專心對著羅密歐,“以愛之名”的主題靜靜揚起。修士不贊成他們的愛情,羅密歐和背景高臺上茱麗葉的合唱則一直在勸說他。說到后來羅密歐惱火地說你愛的是天主怎么能理解我們,他跪下來求修士說你要付出什么代價都行,求你給我們主持婚禮。你可以看到我們順從地跪在你面前,你看我們如落單在狼群中的羊。
這一段從單純的鋼琴音色,漸漸切換到鼓點、號和弦樂的復雜和音。到勞倫修士也無話可說,跪到圣像前劃十字的時候,我突然起了一陣戰栗,幾乎可以看到這個人物的掙扎和悲劇的展開。一方面是羅密歐和茱麗葉純凈到美好,一方面是勞倫修士幾乎沉重的猶豫。我以前一直很看輕莎士比亞的這出戲劇,從這里一場開始不能不改變我十數年來的觀點。
16、Les Beaux,Les Laids/美與丑
這場是說茱麗葉等不及了要奶媽去打探消息。奶媽派了啞女去找羅密歐,卻遭到蒙太古家人的戲弄。奶媽上去斥責他們,結果被墨古修和班伏里奧好一頓嘲弄。
奶媽是以那種胖胖的大媽形象出場的,看墨古修和班伏里奧背后嘲笑算計她那一場覺得非常真實……因為知道年輕人看待年長者的眼光有時候是非常殘酷的。歌曲的主題是無論美丑所具備的心是一樣的,看這一場的時候覺得奶媽真是很有勇氣,由此可見她是非常愛自己養大的女孩的。
啞女被欺負得好慘,嘆氣。
羅密歐和奶媽悄悄話的時候墨古修和班伏里奧湊上去偷聽……也是巨有現實感的場景orz
17、Et Voila Qu'Elle Aime/她正沉醉愛河
奶媽讓啞女回去報信,自己的一段獨白。
這里顯示出奶媽的好唱工,果然嗓子和體積是有關系的么 = =b
慈祥的母親大概就是這樣的吧,年輕的女孩說自己戀愛了,猛然發現她已經不是小孩子了。她唱道夫人說茱麗葉是“我的女兒”時,她想說這是“我們的女兒啊”。她責問女人為何只想著討自己丈夫歡心而忘記自己的孩子已經成年,茱麗葉并不在意她,但只有她為她擔心,愿意一生陪在她身邊。
奶媽在原劇中的角色感非常淡薄。如果沒有這一場,她幾乎要淪為一個笑角。但是這是讓人看著心酸又欣慰的一場。應該說,這是導演強迫觀眾去思考的一個方面,但也是非常好的一個方面。
18、Aimer/愛
婚禮。
這首歌才是主題曲,一直貫穿到劇終的曲子。可惜的是我從來對抒情的東西感冒不多,所以雖然承認這是一首好歌,但并不能說是太喜歡。
布景是在教堂,羅密歐白衣翩翩,一露面的時候簡直讓人心動。這個演員在我眼里完全不帥,但是他那種天然呆又調皮的神情給我一種相當性感的印象,以至于我完全認同了這個角色。
茱麗葉出場的時候是一件淺紅的外套,走上婚壇的時候脫去外套,是一件淡金色的紗裙。這兩個孩子在一場里完全脫離了家族紛爭。要說是足夠莊嚴也足夠柔情的一場……如果沒有死神相伴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