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窗戶紙

從黃牛手里,買了幾乎加價一倍的票,終于坐在《喜劇的憂傷》北京尾場內。
隔了一天,我還是決定寫一篇中肯的“差評”。
2012年,只在人藝看了兩場話劇,一是《推銷員之死》,一是這場《喜劇的憂傷》。
若論劇本,《推銷員之死》絕對是被埋沒的巨星。
若論演員,丁建國比陳道明更具實力。
是的,《喜劇的憂傷》是令人失望的。
1、劇本
整部劇分為七天。編劇在節奏控制上有明顯的硬傷。上半場話劇淪落成為垃圾時間。中場休息過后,下半場”料“才用一種”趕截稿“的態度,進入劇情。
如果這場被定義為”一個小人物與權利對抗的嚴重后果“,則在最為重要的下半場,劇情還是敷衍了事。也就是說,我相信這部戲,小朋友不應該看懂。現實是,坐在同排還沒上初中的小朋友,看懂了。
2、表演
全部人都沖著陳道明去的。我當然也是。最后謝幕時,在臺下看到舞臺上帶著倦怠的道叔。真的激動。這個時代,有這么一位演員,仙風道骨,學識滿腹,低調做人張揚做事,太尼瑪稀缺了!
但是,我的親身經歷,陳道明不是一位出色的話劇演員。
前面提到的丁建國,不論你坐在離舞臺多遠的地方,他就是中心。他讓你忘記,他是電視劇里痞氣十足的那個”半熟臉“。他讓你忘記你的身份,你今天經歷了多少悲催的事兒。
他就是人物,他輕松的在舞臺上,穿梭三十年,是意氣風發的中年,下一秒就是佝僂的老人。
陳道明的失敗,就在于他把康熙大帝,搬到了人藝的舞臺上。
就像心電圖,如果不能大起大伏,這人也沒救了。陳道明昨晚,僅話劇表演而言,給了我一路平坦的心跳。
何冰,比陳道明優秀。但用力過猛。
3、最后
要說這劇,值不值得沒看上北京場的觀眾,跑去天津,看天津場。我覺得還是值得。
就是去看看陳道明挺直的腰板,也是值得的。
但如果想看一場酣暢淋漓的話劇,或者在返場時,是真心為了這部劇鼓掌歡呼,而不是為了陳道明”扮唐僧“的勇氣。不看是最好
這是一張窗戶紙,我相信昨晚在場大多數觀眾都有同感。只是這張窗戶紙是陳道明糊的。
隔了一天,我還是決定寫一篇中肯的“差評”。
2012年,只在人藝看了兩場話劇,一是《推銷員之死》,一是這場《喜劇的憂傷》。
若論劇本,《推銷員之死》絕對是被埋沒的巨星。
若論演員,丁建國比陳道明更具實力。
是的,《喜劇的憂傷》是令人失望的。
1、劇本
整部劇分為七天。編劇在節奏控制上有明顯的硬傷。上半場話劇淪落成為垃圾時間。中場休息過后,下半場”料“才用一種”趕截稿“的態度,進入劇情。
如果這場被定義為”一個小人物與權利對抗的嚴重后果“,則在最為重要的下半場,劇情還是敷衍了事。也就是說,我相信這部戲,小朋友不應該看懂。現實是,坐在同排還沒上初中的小朋友,看懂了。
2、表演
全部人都沖著陳道明去的。我當然也是。最后謝幕時,在臺下看到舞臺上帶著倦怠的道叔。真的激動。這個時代,有這么一位演員,仙風道骨,學識滿腹,低調做人張揚做事,太尼瑪稀缺了!
但是,我的親身經歷,陳道明不是一位出色的話劇演員。
前面提到的丁建國,不論你坐在離舞臺多遠的地方,他就是中心。他讓你忘記,他是電視劇里痞氣十足的那個”半熟臉“。他讓你忘記你的身份,你今天經歷了多少悲催的事兒。
他就是人物,他輕松的在舞臺上,穿梭三十年,是意氣風發的中年,下一秒就是佝僂的老人。
陳道明的失敗,就在于他把康熙大帝,搬到了人藝的舞臺上。
就像心電圖,如果不能大起大伏,這人也沒救了。陳道明昨晚,僅話劇表演而言,給了我一路平坦的心跳。
何冰,比陳道明優秀。但用力過猛。
3、最后
要說這劇,值不值得沒看上北京場的觀眾,跑去天津,看天津場。我覺得還是值得。
就是去看看陳道明挺直的腰板,也是值得的。
但如果想看一場酣暢淋漓的話劇,或者在返場時,是真心為了這部劇鼓掌歡呼,而不是為了陳道明”扮唐僧“的勇氣。不看是最好
這是一張窗戶紙,我相信昨晚在場大多數觀眾都有同感。只是這張窗戶紙是陳道明糊的。
有關鍵情節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