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先鋒老了的時候

當先鋒老了的時候會怎樣?”先鋒過去時“大概就是這出戲的樣子。 對于很多人來說,孟京輝依然意味著先鋒,但這出戲,實在不能再算得上“先鋒戲劇”,段子的堆砌和時間軸的跳躍已經是用爛的手法,而內容上,所謂的“針砭時弊”與微博里一個三流段子手寫的調侃時事段子水平差不多,既無更新的見解也無更深的洞察,搔搔你癢,媚俗的笑笑,故事熱鬧繁簇得讓你忘了其實他什么都沒說。 其實這事賴孟京輝嗎?還是賴達里奧?都不是,要怪就怪這是個沒有先鋒的時代。現在的年輕人大概也就分這么幾類,要么實踐著GTD恨不得把自己的人生過成精確設定好的程序,要么拖著混著抱怨著蹉跎著等著老去,要么喊著向往大城市而其實不過是為了逃避家庭責任換個地方看美劇刷豆瓣。你問我為啥先鋒非要從年輕人里挑?難道你要逼著被生活折磨了幾十年的中老年人去先鋒? 與大學同學見面,畢業沒幾年的大家高呼著“新聞理想已死”,作出痛心疾首的樣子,實際上彼此也都心知肚明,所謂的“新聞理想”本來就是個偽命題,新聞是中性的,既然它無所謂好壞,自然這“理想”就沒辦法存在,透過新聞傳遞的是價值觀,這價值取向來源于何方?所以說白了,并不是“新聞理想已死”而是“個人理想已死”,但在這個時代,哪里來的“個人理想”呢?“夢想”易有,它不過是個能讓自己活得痛快的方向,“理想”難得,難就難在這個“理”字上,“理”是理性,是道理,所謂的道理是價值,價值來源于對這個社會的感知、分析、批判和反思,然后再轉化成感性外殼的形式,如同章魚將觸角伸向這個世界的各個角落。感性是柔軟的,它容易滲入人心,而理性卻是脊梁,沒有它不成形。 形式永遠都是載體,形式的先鋒容易老去,老得只剩一副干癟的外殼。
有關鍵情節透露